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华信研究院】中欧班列运行现状及发展建议

时间:2022-11-23


一、中欧班列发展历程

中欧班列的开行最初是为解决惠普重庆生产基地的物流运输问题。2009年8月,惠普与重庆政府签订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的相关落户协议,但考虑到海运延长交货期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问题,重庆市政府积极向海关总署等部门申请开行重庆至欧洲班列。最终,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于2011年3月19日成功开行。此后,随着2012年8月海关便捷通关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武汉、成都、郑州分别于2012年10月、2013年4月、2013年7月陆续开行运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并于2013年3月实现了德国杜伊斯堡至重庆的首次中欧回程国际列车。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中国铁路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不断开行重点城市通往德国、波兰等国的中欧班列。随后2014年8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出台了《中欧班列组织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打造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思路,并提出根据不同区域货源走向分西中东三个方向构建中欧铁路大通道,打造中欧班列“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国际物流品牌。


2015年3月,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统一品牌标志的中欧班列分别以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苏州、东莞、义乌八地为始发地。同年,重庆至杜伊斯堡首趟国际运邮专列开创了欧亚铁路货运运邮的先河;白俄罗斯至武汉的中欧班列首次采用冷链运输运送液态牛奶,开启了冷鲜货物的跨国铁路运输。


2017年4月,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波兰、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并于同年10月召开中欧班列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自此中国铁路倡导和推动的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同年5月,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西安等七家平台公司成立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此外,中国铁路95306国际联运板块与国联运单线上填制功能正式上线,奠定了票据电子化和国际数据交换的基础;重庆中欧班列开通首趟跨境电商专列;大庆中欧班列开行整列商品汽车班列。


2018年,成都至莫斯科运贸一体化专列将中欧班列与出口贸易、产业发展相联系,并为客户提供代理贸易、代为结算、配套金融等服务。当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0000列、年开行数量突破5000列。2019年,我国召开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系列会议,发布了《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议事规则》、《中欧班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以及《运输组织和营销专家工作组2020-2022年远景工作方向清单》等系列文件,推动中欧班列更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2020年7月,中国铁路95306“数字口岸”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改变了传统铁路国际联运通关方式,通过取消人工申报和纸质单据显著提升了口岸便利化程度和通关效率。同月,我国在成都、郑州、重庆、西安、乌鲁木齐5个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2020年11月还首次实现了中欧班列年度开行数量突破10000列。2021年1月,成渝两地同时发出分别开往波兰罗兹与德国杜伊斯堡的2021年中欧班列第一趟列车,这是中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


二、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一)中欧班列成为沿线国家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

过去十余年来,一是沿线国家始终保持对中欧班列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各国高层友好交流、部门协调配合,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支撑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二是沿线国家工商共建共享,通过签订协议、成立联合工作组、出台政策文件等措施共同商讨合作机制、运输组织、信息联通以及便利通关各项措施;共同建设基础设施设备、枢纽节点集疏运体系,组建产业园区联盟共建中欧班列经济带;最终实现共享铁路建设成果、班列效益成果以及贸易合作成果。三是沿线国家通过创新集并、“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拼集运等运输组织,创新关铁电子互换、数字化信息化等通关模式,创新冷链、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产品经营模式,促进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经过沿线国家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打造了富有韧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拉紧了沿线国家交流互鉴的纽带,开启了亚欧合作发展新篇章,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品牌。


(二)中欧班列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截至2021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9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运输货物443.2万标箱。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7万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196个城市,运送货物530万标箱,货值累计近30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涵盖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此外,2022年1-7月,中欧班列西、中、东通道日均运量较扩能改造前的2020年分别增长18.3%、17.7%、36.5%。



三、中欧班列发展建议

(一)深化中欧班列市场化发展水平,防范补贴退坡与疫情恢复可能导致的剧烈市场调整

当前中欧班列仍处在市场培育阶段,各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通过实施补贴降低运费吸引货源,但在财政部门要求补贴逐年退坡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费上涨后面临开行数量与货运量下滑风险。货源不充足、开行班列较少、主要依赖补贴支撑的线路可能面临被迫停运。此外,部分受疫情影响由民航客机腹仓带货转向中欧班列运输的产品,特别是一些时效性敏感的跨境电商、电子信息产品,将随着疫情恢复转回全货机运输,造成班列运输市场一定的流失。


对此,一方面要不断深化中欧班列市场化发展。中欧班列急需逐步由政府培育转向市场竞争、由市场扭曲转向配置优化、由外生扶持转向内生动力,首先国内要坚持市场在中欧班列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则;其次各国要加强中欧班列国际市场监管领域的协调对接,强化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正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补贴退坡的节奏和方式方法。当前我国中欧班列的发展还具有一定脆弱性,需采取灵活的补贴退坡方式,例如若去程货源充足而回程货源短缺,可去程补贴先退坡、回程补贴缓慢退坡;若欧洲方向货源充足而中亚方向货源短缺,可欧洲向先退坡、中亚向缓慢退坡等。此外,需要保证全国各省市采用相同的退坡政策,保证公平公正。

(二)实施海外仓、集拼集运等战略,解决班列空车问题

当前,受陆路贸易进出口不平衡的影响,中欧班列特别是个别线路面临较为严重的空车回程问题,主要原因是境外集货能力不足、国内消费者对沿线进口商品的需求尚未释放。此外,国内部分货源不充足的城市也存在去程装载量较低的情况。


对于回程空车问题,通过布局海外仓。在班列沿线建立各类集结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大量海外仓,从而统筹组织沿线货源。参考国内保税贸易、保税加工模式,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电商市场等布局规划海外仓。


对于去程装载水平低问题,推广内外贸同班列和集拼集运模式。货源不足城市采取内外贸货物同班列运输,内贸货物沿途卸载后,外贸货物在重要枢纽节点城市重新集拼装载,提高班列装载利用率。

(三)加强与沿线铁路公司的协调议价,改善境外段运费协商被动地位

当前中欧班列境外段存在线路垄断,导致运费议价被动,运费高的问题。对此,发挥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各地政府协同谈判,共同与境外铁路、货运公司谈判,提高议价能力。同时,利用并行线路掌握谈判主动权,例如打通南部大通道,将很大程度占据北线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议价谈判的优势地位。




华信研究院网址:https://huaxin.phei.com.cn/

图片
图片

华信研究院


华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隶属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主要专注于国内外工业产业政策、相关产业发展指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发展态势跟踪、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研究。


华信研究院近几年持续跟踪“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发展动态,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研究发布了《“一带一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一带一路”工业和信息化国际合作指数(国别篇、行业篇和地区篇)》《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指标体系》等多项指数报告,以及《“一带一路”工业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能制造布局研究》等研究报告,每月定期推送《“一带一路”产业经济形势分析》《“一带一路”产业研究》研究专报。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华信研究院基于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丰厚内容研究资源和行业数据积累,全面整合“一带一路”多年相关研究资源,搭建了“一带一路”产业地图资源平台(ydylmap.phei.com.cn)。该资源平台拥有数据库、项目库、研究报告、企业库、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七大板块信息资源,实时更新呈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资源相关数据以及研究资料、案例法规的深度解读等,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了系统权威的信息咨询服务。




电话:010-88254087

邮箱:hxyjy@phei.com.cn

“一带一路”产业地图资源平台:

ydylmap.phe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