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研究报告

【华信研究院】“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开展氢能产业第三方市场合作建议

时间:2022-12-29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投资合作,推动‘走出去’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低碳转型过程中,氢能脱碳优势显著,将发挥重要作用。中日是全球氢能产业发展领先国家,应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框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实现“1+1+1>3”的效果。


一、中日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氢气产能不断提高。2012-2021年,氢气产量从1600万吨增加至3300万吨。电解水制氢技术已相对成熟,预计制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氢能市场愈发庞大。据估算,我国氢气年需求量2030年将增至3715万吨,2060年则增加至1.3亿吨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氢燃料车快速发展。我国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车辆数超过6000辆,约占全球运营总量的1%,已成为全球最大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基础设施快速布局。截至2022年4月累计已建成加氢站逾264座,约占全球加氢站总数的40%,位居世界第一。[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报]


(二)日本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国家政府强势利导。2022年初日本发布《以实现氢能社会为目标,建构大规模氢能供应链》《氢/氨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支持国内氢能产业发展。供应链日趋完整,制氢、储运、利用等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可再生燃料网络”已成功建立。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三菱与沙特阿美就合作构建氢供应链达成一致协议;出光株式会社也将与JERA公司合作在伊势湾地区建立氢供应链。氢能技术不断突破。2021年东京大学等联合团队成功从水中分解出高纯度氢,突破大规模制氢技术。


二、中日氢能合作基础

(一)中国:产业链规模庞大,核心技术仍显不足

我国氢能市场需求庞大且生产规模可观,2021年中国氢能产业规模已达到36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领先。但发展起步较晚,相较日本、美国企业最早于1992年、1996年开始研发氢车,我国企业从2001年才着手研发燃氢料电池技术。同时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现阶段制氢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制氢方式,电解水制氢能力有限且产量占比很小,加氢站建设成本较高。


(二)日本:领先优势明显,规模仍需扩大

日本氢能产业方面发展较早且技术先进。氢能专利全球占比超30%,位居世界第一,氢能电池技术专利更是占据83%。目前,日本氢能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在于:氢能市场规模较小,相关研发投入、生产设备等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规模摊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每座加氢站建设成本达到259万美元,年运营费用至2.59万美元,远高于加油站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


(三)中日产业互补性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中日在氢能产业互补性强: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大,具备产能优势,资金实力雄厚,在技术方面存在不足;日本海外经验丰富,技术全球领先,但市场规模狭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中日具备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基础:政策方面,双方于2018年签订《关于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提出在新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企业方面,中日企业具备一定合作经验,如中国建材与三菱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第三国基础设施建设及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日本JXTG能源与中石化在第三方市场共同建设氢燃料加气站,可为中日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意见参考。


三、氢能产业第三方市场合作建议

(一)合作制定氢能行业标准。

欧洲各国较为统一的氢能行业标准与日本氢能发展需要仍存在分歧,我国亦需要建立健全氢能行业标准。两国可就标准制定加强沟通交流,挖掘两国行业共同点,力争在全球氢能产业竞争和合作中获得主动权。


(二)加快建立氢能合作交流平台。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原则,尽快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如推动氢能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各方优势,完善氢能技术评估、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两国企业参与氢能技术和产品合作研发。


(三)推动中日氢能产业沟通交流。

应加强中日两国产业部门沟通渠道建设,鼓励双方商协会及企业围绕氢燃料汽车、绿氢开发利用等关键领域开展交流,增进彼此了解认同,培育合作互信,从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及RCEP等机制作用,推进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




华信研究院网址:https://huaxin.phei.com.cn/


华信研究院

华信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隶属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主要专注于国内外工业产业政策、相关产业发展指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发展态势跟踪、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研究。


华信研究院近几年持续跟踪“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发展动态,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研究发布了《“一带一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数》《“一带一路”工业和信息化国际合作指数(国别篇、行业篇和地区篇)》《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指标体系》等多项指数报告,以及《“一带一路”工业国际产能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能制造布局研究》等研究报告,每月定期推送《“一带一路”产业经济形势分析》《“一带一路”产业研究》研究专报。


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华信研究院基于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丰厚内容研究资源和行业数据积累,全面整合“一带一路”多年相关研究资源,搭建了“一带一路”产业地图资源平台(ydylmap.phei.com.cn)。该资源平台拥有数据库、项目库、研究报告、企业库、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七大板块信息资源,实时更新呈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资源相关数据以及研究资料、案例法规的深度解读等,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了系统权威的信息咨询服务。




电话:010-88254087

邮箱:hxyjy@phei.com.cn

“一带一路”产业地图资源平台:

ydylmap.phe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