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数字人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Computer Graphic,CG)创造出与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形象,并赋予其特定的人物身份,能够使人产生心理共鸣,为人类带来更加真实的情感互动。
综合各定义特征,虚拟数字人可分为虚拟IP和虚拟世界第二分身。一是虚拟IP可以提升立体化运营水平,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对应的真人,其外貌特征、基本人设、各类偏好、背景信息等均由人为设定,创造更为稳定、易得、低成本的IP一创造全新虚拟数字人IP;或将漫画、小说等护立体化运营。二是虚拟世界第二分身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主要面向未来的虚拟世界,把为每个人创造自己的虚拟化分身为最终目的,核心价值为满足个人对脱离于现实的一种新社交、娱乐需求。根据人物图形维度,虚拟数字人可分为2D和3D两大类,从外形上可分为卡通、写实等风格,综合来看可分为二次元、3D卡通、3D超写实、真人形象四种类型。
展望未来,虚拟数字人优质技术仍待普及,受众群体仍待拓展。虚拟数字人产业生产及运营成本高,优劣差异化显著,受众群体不断拓展,因而虚拟数字人价值凸显,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有望加速商业化进程。
根据Drake Star发布的全球游戏行业最新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游戏领域公布的交易总额为987亿美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总值。 目前2022年的数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微软以689亿美元收购Activision暴雪和Take Two以118亿美元收购Zynga的公告。Drake Star报告指出,完成上述收购后,微软将成为第三大游戏公司,这是该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收购。 此外,在Q1达成的交易中,移动游戏交易总金额为127亿美元,位居第二。从交易数量上看,腾讯本季度投资并购了约五家公司,位居榜首。整体而言,相比2021年游戏领域的投资并购态势仍在持续走高。 根据伽马数据发布《2022年1-3月游戏产业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94.74亿元,环比增长10.08%,同比增长3.17%,低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率。其中,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40.64亿美元,环比下降0.54%。 海外产品流水增长TOP5分别为:米哈游《原神》、露珠科技《永夜星神》、龙腾简合《国王的选择》、掌趣科技《奇迹MU:正宗续作》、天游网络《道士出观》。聚焦到移动游戏领域,本季度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604.32亿元,环比增长9.28%,同比增长2.72%。 移动游戏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Q1《王者荣耀》《原神》《梦幻西游》等长线产品积极举办元旦、春节相关活动。此外,《文明与征服》等新产品密集发布,给市场营收带来增量。或受“未保”“版号”等因素影响,2022年Q1新游增量不及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4月11日国内游戏版号恢复下发,预计后续市场增长率将有所回升。 根据Non Fungible最近发布的报告,2022年一季度全球NFT市场较2021年四季度整体偏弱,其中交易量环比下降4.60%,销售数量环比下降46.96%(2021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量为14,040,708,2022年第一季度仅为7,447,473),买家数量、卖家数量分别环比下降30.91%和15.61%,活跃钱包数量下降25.34%。 不过,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NFT的交易总量却出现了环比上升13.25%,这说明NFT市场的总价值仍在上升。尽管NFT市场的各项指标都表明市场的萎靡,但市场上还是有一些现象级的NFT项目出现,比如早前发售的Moonbirds和Otherdeed。市场在经过一段繁荣之后,往往会进入一个“冷静期”,在这期间市场格局会发生一些变化,投资者也会偏于冷静理性,但经过这个“冷静期”之后市场上的NFT项目整体质量会提高,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利好的。 2022年1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量为275万台,同比增长24%,其中Meta出货量为233万台,Pico出货量为17万台,索尼PS VR出货量为8万台,爱奇艺出货量为2.3万台。1季度Meta Quest 2仍维持较高出货量,Pico成为1季度最大亮点,自2021年字节跳动收购Pico后,经历了半年的整合,2022年全面发力,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的大规模推广和流量扶持,以及线下旗舰店和专柜的快速铺开,Pico Neo 3实现了销量快速增长,1季度累计出货量达15万台,公司上调全年销售目标到180万台。 预计2022年全球VR出货量达到1600万台,增长55%,其中Meta实现1250万台、Pico实现180万台、爱奇艺VR实现15万台出货量,索尼PS VR2以及苹果MR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和上市,当年实现小规模出货。2021年被称为是VR消费级市场元年,2022年当属中国VR消费元年,预计2022年中国VR出货量达到250万台,较2021年增长420%。 2022年1季度全球AR头显出货量为8.2万台,同比增长39%,AR当前出货量整体仍以B端市场为主,1季度亮点主要来自于Rokid、Nreal以及OPPO等中国企业发售的消费级AR眼镜,例如Rokid Air、Nreal Light/Air以及OPPO Air Glass均取得了数千台的出货量。 预计2022年全球AR出货量为47万台,其中Hololens 2达成10万台出货量,Magic Leap 2成功上市达成2万出货量,Realwear实现5万台、爱普生实现3万台,Rokid实现3万台,Nreal实现2万台的出货量。2022年AR行业整体仍处于B端市场,但会逐步开启消费级市场探索,在投屏观影、信息提示等部分C端场景取得一定的增长和突破。 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经济系统的基础,目前开始步入以“信任链”“协作链”为导向的新发展阶段。一方面,随着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凸显,区块链技术支持低成本构建数据全流程信任通道,通过搭建“信任链”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区块链自身也正在技术、应用和产业维度等方面全面升级,通过构建可信协作网络的方式深度服务于各个交叉领域和主体。就区块链技术演进趋势来看,目前区块链技术架构已趋于稳定,围绕产业区块链场景实际需求,相关技术朝着“高效、安全、便捷”持续演化。 2021年以来区块链整体技术未有明显突破,但核心技术的渐进式创新仍在持续,其中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的优化改进最为突出。核心技术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等网络深度优化,蚂蚁链推出BTN(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提升区块链节点的通信能力,加速区块链网络数据传输;长安链发布自研P2P网络Liquid代替开源组件ibp2p,提升区块链系统兼容性和通信效率。 二是异步共识算法取得进展,中科院软件所张振峰团队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共同提出的国际上首个完全实用的异步共识算法小飞象拜占庭容错算法(DUMBOBET),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 三是智能合约开发框架持续探索,FISCO-BCOS发布基于Rust的新型Wasm合约语言框架Liquid,探索智能合约新模式。国内区块链技术呈点状突破态势,对于细分技术领域边界的探索力度不断加大,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扩展技术上看,区块链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如物联网、隐私计算和云计算的结合实现了技术之间的相互补充,也扩展了区块链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这三大技术目前同样也是火热的赛道。 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能够实现打通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可信连接通道。物联网设备可有效提升上链数据真实性,而区块链也能为数据要素流转和价值挖掘提供可信保障,二者结合能够促进数据要素发挥作用,促进区块链在物联网的应用拓展。 区块链加隐私计算是新兴的火热赛道,二者技术的结合能够取长补短,为实现数据价值共享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和解决思路。将隐私保护技术内嵌入区块链底层设施,在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基础上,促进多方数据的协作和共享。 区块链与云计算的结合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融合区块链底层、集成开发工具、智能合约管理、自动化运维、数字身份、跨链服务等功能,实现区块链底层和应用一站式开发与部署。蚂蚁、腾讯、华为、趣链等主流BaaS平合现已具有多引擎支持、多模式部署、多节点统管理等能力。 随着区块链应用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不同区块链平台之间跨链难、上层应用系统与底层链切换难、链上链下可信交互难的三难问题逐渐凸显,其中,链间互操作尤其重要,最为紧迫,也是行业公认的焦点难点。 跨链互通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链、哈希时间锁定、分布式私钥控制四类,以上跨链项目从技术层面验证了链间互操作的可行性,但受制于技术、应用、流程机制等因素,整体上仍处于早期阶段。 2022年4月26日,《渝北区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布局渝北建设发展元宇宙。 按照《行动计划》,从2022-2024年,渝北将从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元宇宙示范应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及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四个方面着力,通过实施开发一批特色应用场景、打造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培养一批创新人才、组建一个产业联盟、制定一批行业标准的“6个一”工程,实现创新链、研发链、人才链、价值链、产业链的“五链融合”,力争到2024年,渝北元宇宙产业集群化发展效果显现,基本建成元宇宙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点评: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是重庆发布的首个关于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政策。当前渝北发展元宇宙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扎实的“数字底座”,正密切聚焦与元宇宙相关的前沿科技,加快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经济发展基础优势明显、产业结构布局紧密契合、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广阔。未来,渝北将以《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打造全市首个“元宇宙先导试验区”和“元宇宙生态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构建元宇宙治理与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布局抢占元宇宙发展先机和行业制高点。 李历铨,华信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学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博士后科学基金委托课题;参与国家部委及地方等委托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安全与资源安全、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发展等研究工作。 华信研究院网址:https://huaxin.phei.com.cn/ 元宇宙产业研究中心 元宇宙产业研究中心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发起设立,研究团队以人工智能、通信与信息系统、产业经济、集成电路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主。联合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建立核心专家团队,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提供产业研究、专家咨询、技术研判,致力于聚集行业优势资源,发挥“政产学研企”合力,积极探索元宇宙领域发展路径,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助力。 一是开展重大热点问题研究。聚焦元宇宙前沿进展、元宇宙产业生态、元宇宙赋能千行百业、元宇宙治理等方向,以及创新成果应用及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开展元宇宙未来发展预研究,为我国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跟踪元宇宙领域动态。通过定期出版《元宇宙产业研究专刊》,跟踪元宇宙领域相关政策及产业动态,聚焦元宇宙赋能产业、元宇宙支撑“两个强国”建设,从行业数据、前沿技术、产业发展、企业培育、政策制定等角度进行分析研判,为元宇宙及其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三是搭建产业交流平台。依托元宇宙产业相关领域院士、行业和企业代表、科研院所等专家资源,形成元宇宙领域核心专家库,通过定期组织专家交流研讨,探讨元宇宙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热点,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交流平台。 华信研究院(元宇宙产业研究中心)是工信智库联盟核心成员单位,围绕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信息化、高端装备等领域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点课题以及行业协会、大型企业、投资机构等研究咨询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一支长期从事行业研究咨询的研究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0%以上,拥有《产业经济评论》《中国信息化》《工信财经科技》等期刊,其中《产业经济评论》是南大CSSCI核心期刊和中国社科人文核心期刊,形成了产业研究咨询,数据库建设,期刊和专著出版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